close

學佛成敗得失皆緣於心                 

   
一個人,學佛成敗的因素很多,多到數不勝數,但最主要的是能否將心真正皈依三寶,

能否變“要我學要我做”為“我要學我要做”。 


   
茶聖陸羽是個被遺棄的孤兒,被陵龍蓋寺住持智積禅師在西湖邊拾得。

在黃卷青燈、鐘聲梵呗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但他不願皈依佛法,削發為僧,只一心儒學。

智積禅師用繁重的“賤務”磨煉他,迫他悔悟。要他放牛、掃地、沏茶倒水。陸羽並不因此屈服,求知欲更加強烈。

他無紙寫字,以竹劃牛背為書。智積禅師知道後,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曠,又把他禁閉寺中,令其種花、沏茶,還派人管束。

後逃脫,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峽川;寄居南京棲霞寺,鑽研茶道;唐代宗曾诏拜羽為太子文學,又徙太常寺太祝,

但都未就職,專事茶務,終以《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祀為“茶神”。 
   

我要學要做的潛能是無窮的,能大到超越生死,超越自我,摧枯拉朽,創新一切。

歷史上凡有大作為的人,都是全身心投入他最喜愛事業上的人;凡平庸無為的人,都是或人或情勢逼他去做事的人。

甚至皇帝如果被動地要他做,也會是一個喪權辱國皇帝。 


   
宋徽宗趙佶之所以喪權辱國,最後被金兵虜去,斷送北宋王朝,成為靖康之恥,皆因為他這個皇帝是向太後讓他做的。

他根本就沒有做皇帝的思想准備,也沒有要做皇帝的知識積累和實踐歷練。

他喜愛的是書畫,特別工於花鳥畫,書法也超絕,鐵畫銀鉤,曾為一時之冠。

這時恰逢哲宗25歲駕崩,沒有留下後嗣,帝位只能從其兄弟中選擇。

趙佶雖為其兄弟,但非嫡出,按宗法制度,他本沒有資格繼位,他也沒有想到能當皇帝。

所以,他按照自己的嗜好,只工於書畫。然而,向皇後垂簾,非要他做這個皇帝。

沒有思想准備,沒有知識積累和實踐歷練的皇帝,試想能做得好嗎? 
   

還有個明熹宗朱由校,也算是個斷送了大明朝的罪魁禍首。

他也是個沒有思想准備做皇帝的人,更沒有做皇帝前的實踐歷練和能力儲備。

因他生母王才人位卑,被受寵的李選侍凌辱致死,故他從小也備受李選侍侮慢凌虐,終日涕泣,聊以木工消遣。

又因他爺爺萬歷皇帝不喜歡他父親朱常洛,所以他自幼也備受冷落,

直到他爺爺臨死時才冊封為皇孫,才有出閣讀書的機會。

然而其父朱常洛即位一月而亡,使朱由校還未來得及接受正式教育就在短短一個月之間匆匆登上皇位,當年僅16歲。

這就使他不得不依靠身邊的太監,造成魏忠賢專權亂政的局面。

朱由校當了皇帝仍沉迷於刀鋸斧鑿油漆之工。史載:唯快一時之意,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

魏忠賢總是乘他木工做得全神貫注時,拿重要的奏章去請他批閱,朱由校便隨口搪塞:“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

魏忠賢遂逐漸專權,誣陷忠良,致使朝政敗壞,形成明朝最黑暗的時期,構成明朝最後的衰敗。

明朝幾百年基業實際是斷送於朱由校之手。 
   

歷史上有作為的明君聖主都是積極主動要學要做的皇帝。 


   

這時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

但是朱元璋卻沒讓他做皇帝;而他要做皇帝,就發動了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

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疏通大運河,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並營建北京,編修《永樂大典》,

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展到頂峰,被稱為“永樂盛世”,他也成為功績累累的一代雄主、永樂大帝。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前半生立下赫赫戰功。平窦建德、王世充後開始攻修文學和書法。

玄武門之變,奪取帝位後,積極聽取群臣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

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李世民堅信“治安之本,惟在得人”,“中國既安,四夷皆服”,

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谏,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治理出國泰民安的新局面。

為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推向鼎盛時期。國土面積達1800萬平方公裡,

是我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之一,至今西方華人居住處還被稱作“唐人街”,

民族服裝叫“唐裝”,飯館叫做“唐餐館”。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朱元璋晚年,大兒子太子朱標、二兒子秦王朱樉、三兒子晉王朱棡先後死去,

歷史上凡學有所成,做出豐功偉績的人,都是積極主動做自己最喜愛事的人,並且是樂此不彼、專心致志的。 


   

那麼,會是個什麼樣的結果呢?這就不言而喻,可想而知了。 


   

興趣成了他們最好的老師。

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司馬光也曾說:“學不至於樂,不可謂之學。”

日本教育家本村久一更是認為:“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

“他要學”,多數甚至絕大多數是利欲的驅動,為了今後,為了將來。

而學佛,是為心靈升華與創建善業,如沒有心靈的參與,不是全身心的投入,

而僅是情勢所迫或利益驅動,那肯定學不好,更難以成佛。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不遺余力地去學去做;才能不斷地發掘自己的潛力,

並在專心致志學佛法做善事中格物致知、創新思維、歷練本能、積累經驗、

結緣造業,修身養性;才能學有所成,終成正果。 

學佛,做善事,只有自己由衷的願學願做,要學要做,
從《美國名人錄》成功人士中分析,得出絕大多數人都是感興趣於某項事業;
趙佶、朱由校如果不要他當皇帝,而要趙佶做他喜歡的書畫專業,要朱由校做他喜歡的木工油漆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品健康茶 人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